信息中心

中医发展史上名家精通道学者终成医学大家

作者:e 发布:2016-01-01

     武当山神医张仲景,姓张,名机,字仲景,东汉涅阳县(今河南邓州市穰东镇)人。出生约公元150~154年,卒于约公元215~219年。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,被后人尊称为医圣

武当山的神医张仲景医术很高明,与当时的董奉、华佗被并称为“建安三神医”。

   张仲景进入湖北的巴山峡川(今四川湖北的交界处武当山)采药、炼丹,是因为张仲景的弟弟来湖北做生意,邀请哥哥来玩玩。次年,张仲景应弟弟之邀,来到了湖北襄阳,最后,张仲景进入湖北武当山采药,并广泛收集民间医方,晚年,写出了传世医著《伤寒杂病论》。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,是武当山道医走向御医再走向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。《伤寒杂病论》是道医的奠基石之一,《伤寒杂病论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,并确立了六经辨证治疗原则,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。《伤寒杂病论》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比较大的著作之一,是后学者们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,《伤寒杂病论》成为今天中医药有灵魂的书籍之一,它为人类医药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   张仲景的心血《伤寒杂病论》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,但已经散佚,中医的《伤寒论》是晋代太医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《伤寒杂病论》的伤寒部分轶文整理而成。因此,今天我们看到的《伤寒论》是原来《伤寒杂病论》的一部分精华而已。

   张仲景,从小嗜好医学,博通群书,潜乐道术。据《何颙别传》记载:张仲景自小就得到同龄人们的敬佩,乡里有权威的何颙先生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,曾经对他说:“君用思精,后将为良医也”,后来,张仲景果真成了一代良医,被世人称为“医圣”。

   张仲景的父亲曾在朝廷做过官,汉代从汉武帝开始实行举“孝廉、良才”的官选制度,这是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。它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,由朝廷任命官职。被举之学子,除博学多才外,更须孝顺父母,行为清廉,故称为孝廉。在汉代,“孝廉”已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,没有“孝廉品德”者不能为官。东汉末期多举世家子弟,张仲景承袭家门,在灵帝时(约公元168~188年),被州郡举为孝廉,进入官场。在建安年间(公元196~219年),被朝廷指派为长沙太守(长沙郡:秦置下辖湘潭、汨罗、益阳阴山零陵衡山桂阳等9县。长沙太守,类似今天湖南省省长)。他虽然做官,但仍用自己的医术,为百姓解除病痛。

   在封建时代,做官的不能随便进入民宅,接近百姓。可是不接触百姓,就不能为他们治疗,自己的医术也就不能长进。于是张仲景想了一个办法,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,大开衙门,不问政事,让有病的百姓进来,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,挨个仔细地为群众诊治。他让衙役贴出安民告示,告诉老百姓这一消息。他的举动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震动,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,对张仲景更加拥戴。时间久了便形成了惯例,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的日子,他的衙门前便聚集了来自各方求医看病的群众,甚至有些人带着行李远道而来。后来人们把坐在大堂上为人随和的张太守当成药铺的看病医生,张仲景看到百姓们对他非常信任,在医术上更加精益求精,认真研究大量采集于民间的验方,不断探索行医之路,获益很大。

   张仲景为什么要写《伤寒杂病论》呢?根据历史记载:张仲景是出生在东汉末年,由于连年混战,民弃农业,都市田庄多成荒野,人民颠沛流离,饥寒困顿,各地连续爆发瘟疫,尤其是洛阳、会稽(绍兴)疫情严重。张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,面对这种悲痛的惨景,张仲景目击到心伤之处。据《伤寒杂病论》的序文记载,自汉献帝建安元年(公元196年)起,张仲景家族中人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去世,其中死于伤寒病的,占百分之七十。为了治病,他发心研究医学,立志做个能救病人疾苦的好道医。他开始仔细研读过《黄帝内经》、《灵枢》、《难经》、《阴阳大论》、《胎胪药录》等医书。其中《黄帝内经》对他的影响最大。《黄帝内经》云:夫热病者,皆伤寒侵袭也,人之伤寒,多为湿热。张仲景认为伤寒是一切热病的总称,也就是一切外感引起的疾病,这就是所谓的“伤寒”。

   张仲景对前人留下来的“辨证论治”的治病原则,认真地加以研究,从而提出了“六经论伤寒”的新见解。他博采众方,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药,甚至民间验方也尽力搜集。他对民间喜用针刺、灸烙、温熨、药摩、坐药洗浴、润导、浸足、灌耳、吹耳、舌下含药,人工呼吸等多种具体治法都一一加以研究,广积资料。经过几十年的奋斗,张仲景收集了大量资料,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。

   东汉王朝越来越动荡不安,为了避开战乱,张仲景辞官来到岭南隐居,后又回归湖北,归隐湖北武当仙山,在武当山上专心研究医学,并开始着手撰写医书。到了建安十五年,终于完成了传世的医学名著《伤寒杂病论》。

   到了晋代,名医王叔和把《伤寒杂病论》加以整理,改名为《伤寒论》。到了宋代,《伤寒杂病论》又分为《伤寒论》和《金匮要略》二书,《金匮要略》就是该书的杂病部分。张仲景的医著《伤寒杂病论》从魏晋及今,近两千年的风风雨雨,一直是道医、御医、中医学子们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。

   张仲景《伤寒杂病论》的医学理论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,对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《伤寒杂病论》奠定了中国道医、御医、中医治疗学基础,他的高明的医术、高尚的医德、高雅的圣号永留青史,万世流芳。

-